跳到主要内容

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实验报告

一、实验目的

学习以太网帧的组成

二、使用内容与实验步骤

  1. 捕获帧
    1. 对一个远程服务器使用 ping 指令发送信息,并检查是否有回复;
    2. 启动 Wireshark ,选择过滤 icmp ,开启“启用 MAC 名称解析”选项,开始捕获以太网帧;
    3. 重复第一步;
    4. 终止 ping 指令,返回 Wireshark 并停止捕获。
  2. 检查捕获到的数据
    1. 选择捕获到的任意数据包,查看其结构与组成数据包字节的详细信息;
    2. 展开以太网报头字段并查看详细信息。
  3. 以太网帧结构 绘制一个显示以太网头字段位置与大小的 ping 报文图。
  4. 以太网地址范围 绘制一张图,显示电脑、路由器、远程服务器的相对位置。
    用以太网地址标注计算机与路由器,IP 地址标注计算机与远程服务器。
    并显示以太网和互联网其他部分在图中的位置。
  5. 广播帧 启动 Wireshark ,选择过滤 ether multicast ,等待一段时间,捕获广播与组播以太网帧,并根据结果完成以下两个任务:
    1. 找到广播以太网地址
    2. 找到以太网地址的哪一位确认是单播还是组播

三、实验环境

  • 实验仪器:ThinkPad X230i
  • 操作系统:Arch GNU/Linux x86_64
  • 以太网控制器:Intel Corporation 82575LM Gigabit Network Connection
  • 网络控制器:Realtek Semiconductor Co., Ltd. RTL8188CE 820.11b/g/n WiFi Adapter
  • 网络连接:校园网ECNU-1X

四、实验过程与分析

  1. 捕获帧
    ping
    Wireshark
  2. 检查捕获到的数据
    ping
  3. 以太网帧结构
    Ethernet IIIP&ICMP
    DestinationSourceType60 Bytes
    6 Bytes6 Bytes2 Bytes
    Ethernet HeaderEthernet Payload
  4. 以太网地址范围
    mermaid
  5. 广播帧
    捕获内容如图:
    broadcast
    1. 以太网地址为 ff:ff:ff:ff:ff:ff,在 Wireshark 中标注为 Broadcast
    2. 第一个字节的末位为1是组播,反之则是单播,所有比特均为1则是广播

五、试验结果总结

在本次实验中,我顺利地完成了各项任务,了解并学习到了以太网传输的各项细节